海洋活电站——电鳐
电鳐是鳐鱼的一种,其头与胸鳍之间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能把生物能转化为电能,并放出电来。有些电鳐放电时的最高电压可达200伏特,往往使敌人不敢轻易靠近它们。
觅食绝招
电鳐喜欢潜伏在海底泥沙里,饥饿时才从泥沙里钻出来。它们觅食的绝招是游进鱼虾群中频频放电。猎物被电晕不能游动时,它们就会上前吞食。如果遇到敌害攻击,它们也会放电回击。电鳐虽然能随意放电,也能够完全掌握放电的时间和强度,但是连续放电后,发出的电流会逐渐减弱,10多秒后就会完全消失。
海底“活电站” 电鳐堪称海底“活电站”。世界上的电鳐有很多种,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鳐一次发电的电压约为220伏,中等大小的电鳐发电的电压为70~80伏,较小的南美电鳐只能发出37伏的电压……电鳐身上的发电器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电鳐身上各有2000多个电板柱、200多万块“电板”。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状物,可以起绝缘作用,因此它们放电时不会伤到自己。 电鳐与电池
电鳐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了能贮存电的电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鳐发电器里胶状物的启发而改进的。世界上第一块电池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特根据电鳐的发电器官及其原理于19世纪发明的。
放电 电鳐每秒可放电数十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会不断减弱。休息一会儿后,电鳐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电疗 古罗马时,人们就利用电鳐治疗风湿性疾病。至今,在澳大利亚沿海,盛夏时节许多患有关节炎的人会赤脚在浅海里走来走去,希望踩到潜伏在泥沙中的电鳐而得到电疗。
来源:海洋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