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旅游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随着国家旅游局把今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后,各个旅游企业近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智慧布局”。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方政府、景区、旅行社、航空、酒店等领域在宣扬自己如何“智慧”时,科技含量仿佛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但若只是从技术到技术的循环,忽视旅游者的需求,这并不算真正的“智慧旅游”。
上周,“中国国旅”APP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国旅总社也开始进军移动端旅游市场。但国旅总社副总裁王延光表示,智慧旅游的核心不一定是看在互联网技术上是否有突破,而更多地应该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是不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他认为,一些非常成功的互联网旅游企业,与其说它的互联网技术成功,不如说它在新的时代,在消费者出现新的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比传统旅行社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而和旅行社的升级改造相比,一些地方政府和景区的智慧化进程更加大张旗鼓,但多少却显得有些盲目。手机导游、景区电子地图、网络虚拟旅游等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智慧旅游项目,而这些项目大多属于通过技术手段来充门面、摆功绩,建设起来花费不菲却实用性不强。相比之下,还不如尽早让城市和更多景区实现WIFI覆盖对游客的帮助更大。
可以预见,随着游客越来越散客化、个性化,“智慧旅游”的话题还将延续,但如何让旅游者在行前、途中、游后都能做到随心所欲,轻松出游,而不是处处碰壁、茫然无措,这也许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毕竟,“智慧旅游”应该是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技术的保障固然重要,但以人为本才是关键。
|
|